月钱和普通的打工赚钱不一样。丫鬟们领的月钱就像是“零用钱”,因为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主子管的。可男仆们得养家糊口,所以他们拿的“月钱”就像是工资。
拿贾琏和王熙凤管家来说吧,王熙凤每个月有五两银子。贾琏的具体数目没说,但王熙凤提到,加上他们两个丫头的月钱,总共也就二十两左右,所以估摸着贾琏的月钱大约是十五两。
贾家的男人们每个月的零花钱,至少是女人们的两倍,这是因为家里得靠他们养活。
因此,春燕妈特别怕被赶出去。她是个寡妇,一旦被赶出去,一家子要养活却没经济来源,那可咋办啊。
但是,现在荣国府管事的是贾政,他和上一代的贾代善可不一样。
贾代善既是荣国公,又有官职在身,养活这些人根本不成问题。
从第三代起,爵位就变成世袭的了,一等爵是由贾赦来继承的。贾赦自个儿住在荣国府边上的大宅子里,只隔了一堵墙,家里人和贾政那边是分开的,不掺和在一起。
麝月提到的上千口人,说的就是贾政那边皇上赐的荣国府里所有的人。贾政只是个小小的从五品工部员外郎,他哪养得起这么多人啊?
《红楼梦》这本书是清朝时候写的,咱们可以参考清朝的薪资水平,来瞧瞧贾政的薪水有多少。
根据《清会典事例》的记载,五品官的年薪是八十两银子,还有八十石禄米,另外呢,他们还有一笔养廉银,这笔银子在五百到两千两之间。
养廉银就像是种补贴,不是一直都有的东西,它最早出现在雍正时期,大概和《红楼梦》写成的时间差不多。
第五十三回里有个小事儿,大年三十那天,贾珍让贾蓉去取皇上赏的祭祀用的钱。这笔钱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“补贴”。
当然啦,不同的工作,薪水也是不一样的。就拿林如海来说,他当的巡盐御史是个七品官,根据历史记载,他一年的薪水是一百四十两银子。
贾政在工部虽然官职不算大,但总比礼部、户部那些没什么油水的部门要好。他的俸禄能按时拿到,而且还有额外的收入呢。
注意一下,这些数据不是专业研究史料里的,所以它们的精确度只是给大家参考参考。
不管怎样,贾政的薪水肯定是没法养活荣国府这一两千号人的。其实,也没指望他一个人养。
贾政挣的钱全是他自己的,不用拿来贴补家用。他的收入不光有当官的薪水,还有官府的分红和家里的月钱。这些钱都是从荣国公爵位的产业收益和荣国府的投资里来的,大家都管这部分钱叫“官中”的钱。
荣国府是荣国公一代代传下来的府邸,里面的人全靠这份贵族产业过日子。贾家的各位老爷太太、所有下人,还有那些分出去家境不好的亲戚,都是靠府里的公款养活的。
贾代善过世后,荣国府的爵位继承闹出了麻烦,没能让贾赦一个人全盘接手。
贾赦只管继承了爵位,但家里的财产和产业却让贾政来管,贾政就成了荣国府第三代的当家人。
有人说贾母其实没去世,所以跟着小儿子住的说法是不靠谱的。
贾家的人没法决定谁住那座皇上赐给荣国府的豪宅。一般来说,就是谁继承了爵位,谁就来当家作主。
贾政之所以能管理荣国府,关键是因为他得到了合法的继承权,也就是皇帝的认可。他的名字“存周”也暗示了这一点。
说荣国府是皇帝恩赐给荣国公的住所,等贾母去世后就得收回,这说法可不准确。
荣国府是皇帝赐给贾家的产业之一,只要贾家的爵位还在,他们就有权继续使用荣国府。减少的是外面的封地面积,荣国府本身不受影响。
荣国府每年从封地上得到的收入,都是靠乌进孝这些人送到府里,然后存进银库里。这些钱都由账房吴新登他们管着,并向贾政这个当家的报账。
荣国府还有别的收入,比如租房子的钱和收田地的租子,这些贾琏都提到过。说不定冷子兴干的那古董买卖也是贾家出钱开的,就连薛家的生意里头,贾家可能也插了一脚,这些赚来的钱最后都得交到公账上。
贾政的工资是他自己的钱,并不算到官府的账目里,而是归他个人所有。
荣国府里的钱,贾政和贾赦谁都不能私自乱动,得用荣国府的名义才能花。
比如说贾元春回家探望的花销,还有平时送礼和应酬的开销。还有全家每个月的零花钱,年底的奖金,以及各种赏赐、工程保养、买东西等日常的花费……
因此,贾政其实不用养贾家人,他们都是靠荣国公留下的爵位产业生活的。
贾政每个月也能拿到月钱和年底的分成,这些钱也都是从他的爵位产业里来的。就跟家里出生的长工仆人差不多,只不过他拿得多一些罢了。
当然了,人口一多,官府的银子就不够用了,养不起这么多人了。在第七十二回里,林之孝建议贾琏跟贾政说,要裁减些人手,这也说明贾家真的是越来越不行了。
但是,那些被放出去的人,侥幸避开了贾家被抄家的灾难,也算是“因祸得福”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